当前所在位置: 巧兔教学 > 生活常识 >

世界观属于什么观

发布时间:2023-03-22 14:22 作者:外交部 点击: 【 字体:

世界观属于什么观?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王毅:美国的世界观、中国观、中美关系观出现了严重偏差,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外交部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世界观属于什么观1

2022年5月28日,针对记者问询近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政策演讲时表示中国对国际秩序构成“最严重的长期挑战”,美国将会投资自己、团结盟友、与中国竞争,这将对国际局势和中美关系带来何种影响?王毅表示,这篇对华政策演讲反映出美国的世界观、中国观,中美关系观都出现了严重偏差。
王毅说,我们要告诉美方的是,这个世界不是美方描绘的世界。国际社会面临的最紧迫任务,是共同守护人类生命健康,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维护世界和平安宁,这就需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践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习近平主席相继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都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欢迎和支持。而美方却坚持“中心论”和“例外论”,抱持冷战思维,沿袭霸权逻辑,推行集团政治,这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只会引发冲突对抗,分裂国际社会。美国实际上已成为动摇现今国际秩序的乱源,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障碍。
我们要告诉美方的是,中国不是美国臆想中的中国。中国的发展振兴有着清晰历史逻辑和强大内生动力,14亿人共同走向现代化是人类的巨大进步,而不是世界的威胁和挑战。我们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国人民的团结、勤劳和奋斗,靠的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目标光明磊落,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好日子,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而不是去取代谁挑战谁。我们正推进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实现更高水平的合作共赢,必将成为更好的自己,也让世界因中国而更加美好。
我们要告诉美方的是,中美关系不是美方设计的零和博弈。习近平主席提出,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美方在回答这道题时,首先应意识到单极霸权不得人心,集团对抗没有前途,小院高墙封闭退步,脱钩断供损人害己。国与国之间可以进行公平竞争,中美之间也会有竞争,但不应是恶性竞争。我们愿公平地比一比,谁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谁能为世界作出更多贡献,中国人有这个信心和底气。我们从不向讹诈胁迫退让,将坚定捍卫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任何打压遏制只能使中国人民更加团结,中国人有这个骨气和志气。
王毅强调,中美关系正处在重要的十字路口,美方应做出正确抉择,不要在“三分法”、“三点论”上不断做文章,而是把精力真正放在践行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上,进而找到中美两个大国在新时代的正确相处之道。

世界观属于什么观2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

习近平: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这段话出自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十分重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从历史中看到眼前和现状的发展方向与前景,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

树立正确的民族观需要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大家庭成员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大家庭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树立正确的国家观需要我们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要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人们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直面风险挑战,战胜艰难险阻。

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要求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敬重和肯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坚持中国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期特约专家:李双套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世界观属于什么观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树牢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龚文密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的要求是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主题教育,在部署工作、制定政策、推动发展中,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牢正确的世界观

170多年前,《共产党宣言》宣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我们党从成立那一天起,确定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是为整个人类的彻底解放而奋斗的,代表着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确定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并为之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宗旨观、群众观、发展观和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重大发展。我们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根本原则,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融入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之中,努力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牢正确的权力观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这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无论历史条件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权力观都不能改变。要坚持依法用权,始终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处理各种事务。要坚持秉公用权,牢记权力都是属于人民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绝不搞任何形式的以权谋私。要坚持勤政用权,增强“民不富足, 食不甘味;民不安乐,寝不安枕”的责任感,努力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要坚持廉洁用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防止权力被亲情绑架、被欲望控制、被美色左右、被爱好操纵。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牢正确的事业观

正确的事业观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以人民为中心而工作、干事业,是正确事业观、政绩观的体现。要把工作当事业,一切以事业为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全身心投入到发展富民上,努力提高人民群众更多的获得感。要不计个人得失,保持一颗平常平静之心、一颗敬业奉献之心,发扬甘于吃苦、甘于寂寞、甘为人梯的精神,把全部心思倾在发展上,把作风拧在实干上,把感情贴在民心上。要敢于担当负责,勇于接“烫手山芋”,直面矛盾和问题,努力创造经得住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四、坚持以科学的方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重大的认识问题、政治问题,也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关键是落到实处。一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脉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二要始终坚持底线思维,抓好事关人民群众关切的底线性工作。要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用心用情用力,下足“绣花”功夫,脱真贫、真脱贫。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掀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大攻势,完善“一村一辅警”及邵阳城市快警警务机制,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实施好基层消防上台阶三年行动,全面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三要始终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保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决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当前,“三大攻坚战”都是“硬战”“苦战”,需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打好打赢,交出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答卷。四要始终对人民充满感情、对工作充满激情。要把群众当亲人,充满感情为民服务,充满激情干好工作,做到思想上亲民,常思“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贴近群众、深入群众,走到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倾听老百姓的真心话。做到行动上为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坚持发展惠民,在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不断回应群众关切,解决好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交通出行、安全稳定、就业就医就学等问题,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系中共邵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